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以及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把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进一步细化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要求和重点内容,2022年11月14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开设的公共基础课程《大学计算机-计算思维视角》,依托智慧树平台,打造了一次精彩的全网直播课程。 《大学计算机-计算思维视角》是“黑龙江省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于2019年在智慧树平台上线至今,已被全国40所高校选用,选课人数达到1.85万人。大学计算机课程团队多年来不断改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通过教材建设、多元课程评价及教学成果推广,并深挖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推动“思政育人”与专业建设有机融合,取得了丰硕成果。 本次直播主讲教师为郁宇老师,直播地点是黑龙江工程主教学楼B508智慧教室,面向智慧树平台的所有用户,直播期间在线观看人数达到3653人,众多同学在直播间内踊跃参与课堂活动,收到了良好的直播效果。如图1所示。 
图1 直播课堂内众多线上同学积极参与 本次直播课的的主题是“重能力,传道授业;融思政,启智润心”,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色: 一是授课方法追求创新。直播课程围绕“算法与程序设计”这个章节展开,充分利用网络和智慧树平台翻转课堂的各项互动功能,对学生进行多方位的教学引导,启发学生主动思考问题,鼓励同学间探讨交流,老师走下讲台,来到学生中间,以朋友的视角共同探讨学习重难点并分享学习心得。如图2、3所示 
图2 教师回答同学以弹幕提出的问题 
图3 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问题 二是举例贴近大学生活。算法和程序设计这一章的知识内容是比较抽象化的,同学们理解起来难度较大。教师在授课课程中列举了丰富的生活实例,来说明算法、程序的相关重要知识点,梳理知识脉络。例如,怎样在食堂中吃到限量的米线?为什么双11购物在挑选物品上花费的时间太多?想要拿奖学金是多花时间在学习上就可以的吗?英语四级考试老师如何收卷又快又准确无误?等等。这些生动的案例,都是围绕同学们每天的校园生活展开,做到了生活与学习融会贯通,使同学们在轻松的氛围下理解和掌握抽象的专业知识。 三是思政与专业融合渗透。教育教学的核心目的是“启智润心”。在介绍专业知识的同时,传递精神力量,坚定文化自信,激发爱国情怀是课堂的高阶目标。回顾实验操作时,引导大家认识到一个标点就可能导致程序的整体错误,在生活中同样也有细节定成败;引导学生自己设计时间管理优先级算法,帮助他们竖立良好的自我管理意识,避免虚度光阴;介绍我国完全自主研发的中文编程软件“易语言”,这种以中文思考方式进行代码编写的程序设计语言大大降低了编程学习的难度,也为计算机领域的全面国产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这个案例的讲解能充分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如图4所示;编程验证1.01与0.99的365次方,从巨大的结果差异上引导大家每天努力多一点;通过计算机五大基本部件类比从步入大学到迈出校门的整个过程,激励大家靠着自律与坚持,成为一个有理想有担当的新时代好青年,如图5所示。全方位、多角度的思政融入紧贴知识重难点,使同学们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受到心灵上的激励,成为更好的自己。  图4 中文开发语言:易语言 
图5 冯诺依曼结构与大学生活的类比 本次直播课,授课教师在直播课前作了精心准备,教学思路清晰,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教学水平。将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是一项长期的、反复的、循序渐进的工作。我校大学计算机课程团队努力钻研业务、提高自身修养,深入挖掘整合教育资源,进一步探索在线教学的模式与方法,强化专业教学育人的价值,最终实现思想教育的潜移默化、润物无声,进一步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水平和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