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hth体育-(中国)科技公司>> 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学生工作 >>正文内容
“乐之”国学社——国学文化分享【第二期】
来源:     发布时间:2022年04月18日    点击数:

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邹城市)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韩愈《原道》将孟子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孟子为“亚圣”,

《孟子》是儒家的经典著作,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孟子》被南宋朱熹列为“四书”(另外三本为《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完成,代表作有《鱼我所欲也》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译文:孟子说:“君子有三件乐事,父母都健在,兄弟没有灾病,是第一乐事;抬起头无愧于天,低下头无愧于人,是第二件乐事;得到天下的优秀人才,并能教育他,是第三件乐事。君子有这三件乐事,但称王天下不包括在内。”

对于新时代的大学生来说,更要培养出浩然之气,无愧于与人交往之信义,安然于内心澄明之准则,俯仰于天地之间,胸中自是坦荡泰然,做人要光明磊落。

《孟子·尽心上》:“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孟子说:“孔子登上了东山,觉得鲁国变小了,登上了泰山,觉得天下变小了,所以看过大海的人,就难以被别的水吸引了,在圣人门下学习的人,就难以被别的言论吸引了。

这一点告诉我们作为当代大学生要不断寻求突破,超越自我,不断沉淀自己,使自己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形成更开阔的视野,从而达到更高的人生境界。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告子下》,是一篇论证严密、雄辩有力的说理散文。作者先列举六位经过贫困、挫折的磨练而终于担当大任的人的事例,证明忧患可以激励人奋发有为,磨难可以促使人有新成就。接着,作者从一个人的发展和一个国家的兴亡两个不同的角度进一步论证忧患则生、安乐则亡的道理。最后水到渠成,得出“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结论。

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我们要意识到人要成才,必要经受磨难。人要成就大事,必须在身体上、思想上、行为上经受艰苦磨难。人处于困境中才会奋发,忧患使人谋求生存,安逸舒适使人走向死亡。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时刻提醒自己,不要沉浸于安逸享乐之中,要努力进取,充实自己,对自己的学习和思想道德修养有明确的定位和目标,规划好自己的大学生活和学习,实现自身理想。
后记

今天为大家分享的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孟子,孟子对后人的的影响是巨大的,他继承并发展了“仁”的思想,提出了以“仁义”为主导思想的学说。

新时代大学生要在国学经典中提取养料,培养自身的理想信念,树立文化自信,努力把握自身命运,要拥有“自强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将个人命运与社会历史发展联系到一起,能够真正做到“正心、诚意、修身、齐家”,从而“治国平天下”。

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上一篇:“乐之”国学社——国学文化分享【第一期】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管理指南 | 管理登录 黑ICP备11005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