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工作服务与社会管理实务人才。本专业培养的学生要求具备“以人为本、助人自助、公平正义”的专业价值观,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熟练的社会工作方法与技能,能在民政、司法、劳动、社会保障、卫生、教育、文化等政府部门,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人民团体,以及非营利组织等其他社会福利服务机构和慈善公益团体从事社会工作服务、社会福利管理等工作的社会工作专业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专业培养标准
1、标准总体表述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社会工作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社会服务与社会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临床社会工作、社区服务管理、社会机构运营以及社会福利行政等方面的主要知识和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人文科学及社会科学尤其是社会工作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社会政策分析、社会问题调查及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分析方法和技术;
(3)具有开发社会服务项目、实施社会服务、运营社会机构的基本能力;
(4)熟悉社会管理与社会服务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社会福利与社会工作的理论前沿和应用前景;
(6)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7)掌握社会工作督导、社会工作研究、社会政策倡导及社会机构管理等基本能力。
2. 标准细化表述
将以上总体表述进一步细化,按知识、能力、素质特征归类,每类按三级标准和若干要点细化,分解为三类知识、五项能力、五种素质,具体形式如下:
1.知识
1.1 基础科学知识
1.1.1 政治理论知识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1.1.2 自然科学知识
数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1.1.3 文化知识
语言文化
体育文化
法律、经济、工程文化
1.2 核心社会工作基础知识
1.2.1 社会学核心知识
社会学基础理论
社会工作理论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
1.2.2 心理学核心知识
普通心理学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社会心理学
1.2.3 社会统计及社会调查知识
社会统计与社会调查
数据分析与统计软件应用
1.2.4社会政策、法律和法规知识
社会政策及社会保障理论
社会工作法律、法规
1.3 高级社会工作基础知识
1.3.1专业知识
老年社会工作、青少年社会工作、家庭社会工作
司法社会工作、企业社会工作、非营利组织管理、社会工作项目策划与开发等
1.3.2 相关专业知识
心理测量
心理咨询理论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知识
2.能力
2.1 知识更新能力
2.1.1 收集资料能力
相关专业书刊查询
电子书刊查询
网络文献查询
社会调查能力
2.1.2 资料整理能力
资料分类、整编、索引
数据分析与统计软件应用
2.1.3 自我学习能力
自我学习的意识、动力
终生学习的习惯、兴趣
正确的学习方法
具有终生学习的能力
把握社会福利的理论前沿和演进动态的能力
把握社会工作的理论前沿和应用前景的能力
2.2 应用知识能力
2.2.1 观察问题能力
观察和发现社会问题
预估服务对象的问题和需求
2.2.2 分析问题能力
处理调查数据的能力
社会政策分析能力
社会问题分析能力
评估服务需求的能力
2.2.3 解决问题能力
制定服务计划和协议
运用政策、法规的能力
独立接案、结案并提供跟进服务能力
综合运用各种社会工作方法的能力
对所提供的专业服务质量与效果进行评估的能力
整合、运用相关社会服务资源及拓展服务领域的能力
2.3 交流与沟通能力
2.3.1 文字交流能力
文章的主体和层次
内容的连贯性和流畅性
文字拼写、标点和语法
写作规范和风格
制定科学合理的服务方案和发展规划
2.3.2 多媒体交流能力
编写文本、表格、图形电子文稿
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
电子邮件、电话、视频会议
网络信息技术和信息发布
2.3.3 图表交流能力
社会调查、统计图表
社会宣传和社区教育图表
2.3.4 口头表达能力
语言清晰、仪态端庄、主题鲜明
表达简单、明了、逻辑性强
思维敏捷,灵活应变
2.3.5 外语交流能力
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
阅读社会工作专业文献
专业英语写作和表达
2.4 专业能力
2.4.1 社会工作政策研究运用能力
社会政策分析能力
社会保障和社会政策研究能力
分析各种社会现象和问题能力
2.4.2 社会工作实务能力
社会调查和社会统计能力
个案社会工作实务能力
小组社会工作实务能力
社区社会工作实务能力
社会工作行政实务能力
社区发展与管理能力
社会工作评估与操作能力
社会工作督导能力
2.4.3社会工作项目开发与管理能力
项目需求评估能力
项目策划能力
项目团队的组建与管理能力
项目筹资能力
项目实施及管理能力
项目评估能力
2.5创新与创业能力
2.5.1 社会工作创新能力
社会工作实务本土化
社会工作领域拓展
社会工作服务模式创新
2.5.2 社会工作创业能力
创业模式、目标和规划
社会工作岗位职业化推进
非政府组织等社会机构的运作与管理
3.素质
3.1 思想素质
3.1.1 思想观念
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
符合专业要求的价值观
3.1.2 道德法律
良好的道德品质
职业道德品质
法律意识
3.1.3 团结协作
真诚与人相处
友好与人合作
团队协作精神
3.2 科学素质
3.2.1 科学思想
尊重客观规律的意识
逻辑推理的思维方式
3.2.2 科学方法
观察、实验、比较
分析、分类、归纳
综合,抽象,概括、演绎
3.2.3 科学精神
改革、创新精神
执着的探索精神
求真求实精神
3.3 人文素质
3.3.1人文知识
历史、文学、政治、法律
艺术、哲学、宗教、道德
3.3.2 人文精神
以人为本的精神
崇高的社会责任
不懈的进取精神
勇敢的挑战精神
专业献身精神
3.4 身心素质
3.4.1 健康体魄
良好的运动意识和习惯
达到国家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具备承担工作的精力和体力
3.4.2 良好心态
积极的心境
坚强的意志
丰富的共情
理性思考、判断和选择行为
克制和调适负面情绪
三、专业教育内容与课程体系
根据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标准要求,立足社会工作专业特点、学科发展趋势和社会需求,以能力培养为本,构建社会工作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专业教育内容与课程体系,坚持计算机教学四年不断线,按“基础教学+专业应用”模式建构计算机基础、计算机应用、专业软件应用等教学内容;坚持实践教学四年不断线,设计社会工作专业导向、观察实习、专业技能实习、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内容,满足社会工作专业800小时实务训练的国际化要求,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社会工作及社会学、心理学、公共管理学等相关学科课程为主的专业知识主线,同时,形成了由个案社会工作、小组社会工作、社区社会工作、社会行政、社会政策、老年社会工作、青少年社会工作、家庭社会工作、司法社会工作、企业社会工作、非盈利组织管理、社会工作项目策划与开发等专业课程支持的社会工作实务、社会工作项目策划及开发管理等专业技能培养的专业方向类课程体系。
按照顶层设计的方法、依据培养目标的要求,本专业教育内容和课程体系由通识教育内容、专业教育内容和综合教育内容三大部分构成。
知识体系由知识领域、知识单元和知识点三个层次组成。在每个知识体系中包含一个或多个知识领域,每个知识领域有核心(必修)知识单元和一般(选修)知识单元,知识单元又包括若干个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