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hth体育-(中国)科技公司>>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办公文件>> 教学文件>>正文内容
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23版)
来源:     发布时间:2024年05月17日    点击数:

    一、专业简介

    软件工程专业是用工程化方法构建和维护有效的、实用的并且高质量的软件产品的学科,涉及程序设计语言、数据库、软件开发工具、系统平台、标准、设计模式等多个方面。我校是黑龙江省较早开展软件工程专业办学的省属高校之一,软件工程专2006年开始招生。专业依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 院办学。学院拥有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所,大数据研究院,军用计算机技术国防特色学科,黑龙江省“语言智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黑龙江省“云计算与大数据”工程技术中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国家一流专业,软件工程专业为校重点建设专业。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智能科学与技术为校重点建设学科。

    二、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扎实的软件工程知识及相关的数学、自然科学基础和较高的人文素养,能够运用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具有创新思维、主动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能够在软件工程及相关领域,从事软件系统设计、开发、管理和服务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高级专门人才。经过5年左右的社会和职

业领域实践,能够达成下列目标:

    目标1:具备扎实的工程实践能力,能够胜任软件系统设计、开发、管理和服务等工作。

    目标2:能够学习和理解软件工程及相关领域的前沿理论和工具,具备国际视野和创新意识,具备一定的工程研究能力,能够利用前沿理论和工具解决软件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

    目标3: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组织协调能力、书面表达和交流沟通能力,具有独立和协作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够在实际工作中适应角色转换。

    目标4: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服务意识、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在工程实践中能够综合考虑法律、环境与可持续性发展等因素。

    目标5: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能通过自主学习等途径获取知识、提升技能。

    三、学生毕业要求

    本专业将毕业要求分解成35个可观测的指标点,每个指标点有相关的课程或实践环节支撑,形成了可量化的评价指标,具体如下:

    毕业要求1:能够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解决复杂软件工程问题。

    指标点1-1:能系统理解数学、自然科学、软件工程基础理论并将其用于软件工程领域复杂问题的表述。

    指标点1-2:具有需求分析和问题抽象能力,能够针对软件工程领域应用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并求解。

    指标点1-3:能够将软件工程专业知识和数学方法用于推演、分析软件工程领域复杂应用问题。

    指标点1-4:具有系统思维能力,能够将工程知识用于软件工程领域复杂问题解决方案的比较与综合,并体现技术先进性。

    毕业要求2: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软件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指标点2-1:能够运用软件工程基本原理识别和判断复杂软件工程问题的关键环节。

    指标点2-2:能够基于软件工程基本原理和数学模型方法正确描述复杂软件工程问题。

    指标点2-3:能够认识到解决问题有多种方案可选择,具备利用多种资源开展文献检索及分析以寻求解决方案的能力。

    指标点2-4:能综合运用数学、自然科学、软件工程基本原理,结合相关文献研究,并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软件全生命周期的影响因素,从而获得有效结论。

    毕业要求3:能够设计针对复杂软件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模块或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指标点3-1:理解软件系统分析、设计、实现、测试和实施的基本方法和技术,知道影响设计目标和技术方案的各种因素。

    指标点3-2:能够针对特定需求,完成软件功能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指标点3-3:能够进行软件系统整体设计,在设计中体现创新意识。

    指标点3-4:能够在设计中综合考虑公共健康与安全、节能减排与环境保护、法律与伦理,以及社会与文化等制约因素。

    毕业要求4: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软件工程问题进行研究,设计实验方案并实施,通过信息综合对原型系统进行性能分析,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指标点4-1:能够基于科学原理,通过文献研究,调研和分析复杂软件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

    指标点4-2:能够根据问题特性,选择研究路线,设计实验方案。

    指标点4-3:能够利用已有软硬件工具基于实验方案构建原型系统。

    指标点4-4:通过信息综合,对原型系统进行性能分析和解释,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毕业要求5:能够针对复杂软件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软件工程问题的模拟与测试,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指标点5-1:知道软件工程专业常用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的使用原理和方法,并理解其局限性。

    指标点5-2:能够合理选择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将其运用于需求分析、功能设计、系统开发及测试过程中。

    指标点5-3:能够针对具体的软件工程问题和特定需求,通过组合、改进或二次开发等方式创造性地使用现代工具进行模拟和测试,并能够分析其局限性。

    毕业要求6:能够基于软件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指标点6-1:知道软件工程领域的技术标准体系、知识产权、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理解不同社会文化对工程活动的影响。

    指标点6-2:能分析和评价软件工程实践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的影响,以及这些制约因素对软件工程项目实施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毕业要求7: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软件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指标点7-1:知晓和理解最新版“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理解软件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专业工程实践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指标点7-2:能够站在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思考软件工程实践的可持续性,评价软件全周期中可能对人类和环境造成的损害和隐患。

    毕业要求8: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指标点8-1:有正确价值观,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了解中国国情,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指标点8-2:理解并遵守软件工程师职业道德和规范,恪守工程伦理、尊重相关国家和国际通行的法律法规。

    指标点8-3:在工程实践中,能自觉履行工程师对公众的安全、健康和福祉的社会责任,理解包容性、多元化的社会需求。

    毕业要求9: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指标点9-1:能够在多学科、多元化、多形式的团队中与其他团队成员有效地、包容性地沟通,合作共事。能够在团队中独立或合作开展工作,完成工程实践任务。

    指标点9-2:能够组织、协调和指挥团队成员开展工作,承担相应责任,倾听其他团队成员的意见。

    毕业要求10:能够就复杂软件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指标点10-1:能够就软件工程专业问题,以口头、文稿、图表等方式,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回应质疑,理解并包容与业界同行和社会公众交流的差异性。

    指标点10-2:知道专业领域的国际发展趋势、研究热点,理解和尊重世界不同语言、文化的差异性和多元化;

    指标点10-3:具备跨文化交流的语言和书面表达能力,能就软件工程专业问题,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基本沟通和交流。

    毕业要求11: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指标点11-1:理解软件工程实践项目中所涉及的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知道软件产品全周期、全流程的成本构成,理解其中涉及的工程管理与经济决策问题;

    指标点11-2:能在多学科环境下,将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应用于软件工程解决方案的设计、开发、实施等过程中。

    毕业要求12: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指标点12-1:能在最广泛的技术变革背景下,认识到自主和终身学习的必要性。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包括对技术问题的理解能力、归纳总结的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能力。

    指标点12-2:能针对个人或职业发展的需求,采用恰当的方法,通过不断学习提升和完善自我,能接受和应对新技术、新事物和新问题带来的挑战。

表一:毕业要求与培养目标关系矩阵


    四、专业基本修业年限及修读学分规定

    学制:基本修业年限为4年,最长修业年限为6年。

本专业学生必须修满规定学分的必修课、选修课及所有实践性环节,成绩合格,获得总学分180学分(含综合教育学分6学分),且毕业设计(论文)通过答辩,方可毕业。

    五、授予学位

    达到《hth体育-(中国)科技公司普通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规定的毕业生,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六、支撑学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

    七、核心课程

    软件工程概论、软件需求工程、软件系统分析与设计、软件质量保障与软件测试技术、软件体系结构和设计模式、Java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算法设计与分析。

    八、课程与毕业要求的关系矩阵



    九、课程配置流程图

    十、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表、教学进程表

    1.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见附件1

    2.教学进程表见附件2

    十一、企业人才培养方案

    1.培养目标

    通过参与完成企业的实际项目,巩固和拓宽学生基础理论知识和体系学习、熟悉专业领域发展方向和技术需求,培养学生将软件工程的基础知识、理论和方法与项目管理方法、项目管理工具、开发工具的选择与使用、系统开发工作相结合,培养学生团队工作能力和独立开发能力,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和工程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适应社会的初步能力。

    2.培养方式

    采用3+1的培养模式,即3年学校培养和1年的企业培养(包括毕业设计)。由企业和学校共同制定学时内容,由企业指导教师和学校指导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3.学习内容及要求

    1“企业实习”课程

    内容:包括目所需相关知识强化和项目组实际项目。

    要求:完成项目所需相关知识强化,企业指导教师对所学内容进行实践和考核,合格后可进入项目组参与项目;完成所在项目组实际项目。企业指导教师对完成的项目情况进行评价。

    成绩评定:校方指导教师根据企方教师的评价及整个学习和实践过程中学生的表现评定实习成绩。

    2)毕业设计

    企业阶段毕业设计应有明确的软件行业应用背景,要求最终成果有可实际运行的真实或模拟系统实现,并具备行业文档写作能力。

    4.部分合作企业

    中软国际,文思海辉技术有限公司,博彦科技,思科公司,甲骨文股份有限公司,黑龙江海康软件工程有限公司,乐辰科技责任有限公司。

    十二、培养方案审核表

    培养方案审核表见附件3

附件2:软件工程专业教学进程表

附件3: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审核表

 



 

 






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上一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23版)
下一篇: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23版)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管理指南 | 管理登录 黑ICP备11005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