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hth体育-(中国)科技公司>>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办公文件>> 教学文件>>正文内容
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23版)
来源:     发布时间:2024年05月17日    点击数:

    一、专业简介

    物联网工程专业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电子信息技术及其它学科交叉渗透、相互融合的一门应用型学科专业。

    hth体育-(中国)科技公司物联网工程专业于2013 年成立,2015 年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签署了《教育部-中兴通讯 ICT 产教融合创新基地合作框架协议》、《“教育部-中兴通讯产教融合创新基地“共建协议书》,共建物联网工程专业。建有智慧交通实验室、物联网基础实验室、云计算实验室、4G 移动通信实验室、计算机网络实验室、ICT 厅、智慧教室等。专业注重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应用创新能力培养,培养能适应物联网工程所涉及的多学科发展需求的新型创新人才。

    二、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富有崇高理想信念和良好职业道德品质,具备数学、自然科学及信息感知与控制、数据传输与安全、软硬件产品开发与系统集成等物联网领域专业知识,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突出、继续学习能力较强、具备较强的创新实践能力和良好的职业发展潜力,能够胜任物联网工程领域的科学研究、系统设计、产品开发与应用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经过毕业后 5 年左右的社会和职业实践,达到下列目标:

    目标1:具备扎实的工程实践能力,具备独立和协作分析解决物联网应用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能够作为技术骨干从事物联网相关领域的研究、开发、集成、应用和管理工作。

    目标2:能够跟踪物联网工程领域的前沿技术,具备国际视野和创新意识,具有一定的工程研究能力,在项目研发和管理过程中综合考虑法律、环境与可持续性发展等因素的影响。

    目标3:具有团队协作、组织协调和表达能力,以及物联网工程项目管理和开发能力,胜任物联网工程项目开发和管理工作。

    目标4: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服务意识、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目标5: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具备交叉融合的意识,通过自主学习,探索前沿技术和理论,在物联网工程领域中具有社会竞争力。

    三、学生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1:具有扎实的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基础知识,能够系统地掌握物联网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并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物联网应用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

    1-1: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物联网应用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表述。

    1-2:能够运用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物联网应用领域的基本工程问题进行建模并求解。

    1-3:能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对物联网应用领域的系统问题求解、并进行推演和分析。

    1-4:能够利用系统思维能力将工程知识、专业知识和数学模型方法用于物联网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的比较与综合。

    毕业要求2: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物联网应用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2-1:能够运用物联网工程基本原理和工程方法,识别和判断物联网应用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关键环节。

    2-2: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科学等知识来识别和表达物联网领域中的复杂工程问题。

    2-3:对物联网应用领域中的复杂工程问题,能够结合文献研究给出不同解决方案。

    2-4:能综合运用数学、自然科学、计算机科学的基本原理并结合相关文献研究,对物联网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关键环节进行分析、解析、重构、辨别,从而获得有效结论。

    毕业要求3:能够设计针对物联网应用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模块或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3-1:掌握物联网系统分析、设计、实现、测试和实施的基本方法和技术,了解影响设计目标和技术方案的各种因素。

    3-2:能够针对特定需求,完成物联网子系统(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3-3:能够针对物联网应用、感知、传输及控制等物联网应用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系统设计,在设计中体现创新意识。

    3-4:能够在设计中综合考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健康、安全、法律、文化及环境等因素。

    毕业要求4: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物联网应用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设计实验方案并实施,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4-1:能基于物联网领域相关科学原理,通过文献研究或相关方法,调研和分析复杂物联网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

    4-2:能根据物联网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的特征,选择研究路线,设计实验方案。

    4-3:能根据实验方案构建实验系统,安全地开展实验,正确地采集实验数据。

    4-4:能对物联网相关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毕业要求5:能够针对物联网应用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物联网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5-1:了解物联网专业常用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的使用原理和方法,能够获取、评价和利用有效信息。

    5-2:能够合理选择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将其运用于系统分析、设计、开发及测试过程中。

    5-3:能够针对物联网应用领域中的具体对象,开发或选用满足特定需求的现代工具进行模拟和测试,并能够分析其局限性。

    毕业要求6: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物联网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

任。

    6-1:熟悉物联网应用领域相关的技术标准、知识产权、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6-2:能够利用物联网工程相关知识,从概念上理解物联网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及文化的影响。

    毕业要求7: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物联网应用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7-1:理解环境保护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意义,理解物联网应用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专业工程实践对环境保护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遵守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具有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7-2:能够从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考虑该系统的可持续性,能针对物联网应用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专业工程实践评价其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毕业要求8: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8-1:了解中国国情,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身心健康,热爱国家,并有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8-2:具备一定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具有良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素养。

    8-3:理解物联网工程师基本职业道德的含义,并在工程实践中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社会责任,诚实守信。

毕业要求9: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9-1:在多学科背景下,能与其他学科的成员有效沟通,合作共事,能够在团队中独立或合作开展工作。

    9-2:能够组织团队成员开展工作,与团队其他成员有效合作,承担相应责任,倾听其他团队成员的意见,共同完成工程实践任务。

    毕业要求10:能够针对物联网应用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具有撰写报告、设计文稿、陈述发言和清晰表达的能力。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0-1:能够针对物联网应用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具有撰写报告、设计文稿、陈述发言和清晰表达以及倾听并回应公众意见的能力。

    10-2:具有外文文献的信息检索及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对物联网前沿技术与产业状况有基本了解,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

    毕业要求11: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1-1:理解工程管理与经济决策的重要性,掌握物联网工程实践项目中所涉及的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

    11-2:能够将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应用于多学科环境下物联网工程项目的设计、开发、实施等过程中。

    毕业要求12: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12-1:能够理解技术环境的多样化、技术应用发展以及技术进步对于知识和能力的影响和要求,对于自主学习与终身学习的必要性有正确认识。

    12-2:能针对个人或职业发展的需求,采用恰当的方法,通过不断学习提升和完善自我,具有对技术问题的理解能力、归纳总结的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批判性思维、创造性能力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1 毕业要求和培养目标的对应关系

    注:相关

    四、专业基本修业年限及修读学分规定

    基本修业年限为4 年,最长修业年限为6 年。本专业要求毕业生必须修满规定的180学分,其中必修课 147 学分、选修课 33 学分,完成规定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43 学分,成绩合格且毕业设计通过答辩,准予毕业。

    五、授予学位

    达到《hth体育-(中国)科技公司普通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规定的毕业生,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六、支撑学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七、核心课程

    离散数学、电工与电子技术、数据结构与算法、计算机组成原理与体系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嵌入式原理及应用,传感器原理及应用,RFID 原理及应用,无线传感网等。

    八、课程与毕业要求的关系矩阵


    九、课程配置流程图


    十、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表、教学进程表

    1.课程设置及课程安排见附件1

    2. 教学进程表见附件2

附件1: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表


附件2:物联网工程专业教学进程表


    十一、企业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学校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办学定位,以及专业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制定本企业人才培养方案。

    1、企业人才培养目标

    学生通过企业学习与实践,了解企业运营过程、掌握企业产品开发或工程项目实施的过程和方法,结合物联网软硬件系统开发项目生命周期全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获得物联网工程师的基本训练,使学生达到物联网工程师技术能力要求。培养能够灵活运用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解决复杂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系统开发设计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的卓越工程技术人才。

    学生通过企业学习与实践,获得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1)具备针对特定需求,完成物联网应用系统(模块)的设计与实现的能力;

    (2)能够针对物联网应用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系统设计,并在设计中体现创新意识;

    (3)具备熟练使用开发工具和语言交流能力,具有综合应用各种手段(包括外语工)查询资料、获取信息的初步能力,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的能力;

    (4)熟悉物联网应用领域相关的技术标准、知识产权、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5)掌握与物联网软硬件开发相关的技术经济分析和生产管理方面的知识;

    (6)有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组织与管理、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的能力,具有独立获取知识、信息处理、终生学习和创新的基本能力;

    (7)具有较好的人文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和良好的质量、环境、安全和服务意识,以及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

    2、培养计划

    物联网工程专业企业人才培养计划分为校企合作课程与校企合作实践两部分,均由专业与合作企业共同进行建设,确定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并选聘符合学校要求、具有工程背景的教师进行授课。

    (1)创新创业实践

    创新创业实践课程为期2 周,共 2 学分,指导学生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申报和“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旨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可在校内或企业进行。

    (2)校企合作课程

    校企合作课程为物联网应用系统设计(2 学分)、物联网云平台开发(2 学分)等采用集中面授方式,可在校内或企业进行。

    (3)校企合作实践

    认识实习计1 学分,1 周。学生进入企业参观,由企业教师介绍行业发展、人才需求、素质要求,使学生树立专业学习目标、了解企业文化、企业工作环境,为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基础。

    传感器实习3 学分,3 周。培养学生在嵌入式、传感器开发领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建立系统思维,并掌握系统开发的流程和基本技能,为后续的专业综合实践打下基础。

    专业综合实践计3 学分,3 周,在合作企业进行。企业通过实际的物联网工程项目,培养学生在应用开发领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使学生建立项目管理、开发

与团队合作的系统思维,并掌握系统开发的流程和多项综合技能。

    生产实习计10 学分,10 周。实习采用合作企业、培训机构推荐、学院推荐和学生自行联系等方式,企业与学生进行双向选择。学生深入到企业实际工作岗位中,完成实际工程项目,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提高专业综合能力,同时提高沟通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为就业实现“无缝连接”和“零适应期”,增加就业竞争力。

    毕业设计(论文)计16 学分,16 周,答辩 1 周。参照国家和行业标准,紧密结合行业发展需求和学生发展定位,由企业、学校、学生共同确定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及

内容。在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指导教师共同指导下进行开发、设计或论证。由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指导教师共同进行答辩和成绩的评定。

    3、实施企业

    为保证培养方案的实施,学院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达成共建“教育部—中兴通讯产教融合创新基地”协议,与中兴新思职业技能培训中心、育兴业科技有限公司、甲骨文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博创智联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华清远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中软国际(哈尔滨)有限公司、哈尔滨四福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家企业签约建立实习基地。

    十二、培养方案审核表

 

 

 


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上一篇: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23版)
下一篇: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23版)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管理指南 | 管理登录 黑ICP备11005929